X 关闭
全球各地高温屡破纪录成为今年夏天的热门话题,广州的高温有什么特点?广州的城市热岛状况如何?目前在城市降温监测评估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7日,在“高质量发展·看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气象局气候首席、正研高工潘蔚娟介绍,今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受到极端高温事件影响,7月6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到17.08℃,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7月也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
“在全球变暖和城市化的共同影响下,广州高温屡创新高,高温日数剧增,热环境过载问题对户外空间舒适性、城市公众健康、能源消耗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推动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方案,有助于打造生态宜居广州。“她强调。
□ 21世纪以来高温屡创新高,高温日数剧增
会上,潘蔚娟分享了多组数据:2000年以前广州市最高气温纪录为38.7℃;之后不断刷新极值,2004年广州站录得39.1℃、2005年花都站录得39.3℃、2017年番禺站录得39.7℃。近十年全市平均年高温日数达到了42.5天,比前三十年平均增加18.2天。
2023年高温具有“来得早、日数多、创新高”的特点,截至8月16日广州市共发布不同级别高温预警信号151站次。5月18日出现今年首个高温日,是历史第9早。全市平均高温日数为35.1天,是历史同期第3多。5月31日番禺站录得31.3℃的日最低气温,创全市历史新高。7月15日花都站录得39.6℃,打破1959年建站以来最高纪录。
□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加剧城市区域高温
潘蔚娟表示,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城区热岛强度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年以来广州城区平均气温热岛强度在1.1-1.4℃之间高位震荡。部分区域的热岛强度已达到中等级别,甚至在部分时段达到强热岛级别。
最强的区域位于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中西部、天河区西南部、番禺区北部和白云区西南部至花都区南部等,中心强度达到1.0-2.0℃。热岛效应加剧城区高温强度,在热岛强度较强的区域,高温过程时热岛强度超过1.5℃的概率高达60%至90%。
□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要提高自然通风量
据了解,下垫面性质改变、人为热和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建筑形态等因素均对热岛强度有重要影响。潘蔚娟介绍,近年来,广州市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通过构建城市风廊与冷源系统,优化城市布局提高自然通风量,增加城市“蓝绿空间”等方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地热环境。
广州市气象局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强广州热环境监测评估工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利用气象测站数据、外场观测数据、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实现了广州市热环境精细化实时监测评估,逐年发布广州城市热岛监测公报。二是参与由世界银行城市减灾土地局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推进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广州试点工作,采用新建专项测站、发展卫星遥感融合反演技术和无人机遥感等多种手段,实现了降温示范区温度变化的精密监测,开展了局地热环境关键影响因子评估。三是通过观测数据统计结合数值模式模拟的方式,开展海珠湿地公园等绿色基础设施的降温效益评估。
潘蔚娟呼吁,频繁出现的极端高温事件,再一次警醒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改善城市热环境刻不容缓,创造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