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慢阻肺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国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始终均居高不下,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然十分凸显。2018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患病人数接近1亿人,并仍呈上升趋势,且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年数据,我国慢阻肺病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5%的慢阻肺患者曾发生过急性加重,急性加重高危人群约50%,平均每年急性加重3 次,每次加重都将对肺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去年更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23年版(GOLD 2023)》新增了降低慢阻肺死亡率的治疗干预措施,明确指出三联吸入疗法可以降低慢阻肺死亡率。
慢阻肺所致的疾病负担严重,是与糖尿病、高血压等量齐观的重大慢性疾病。与慢阻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疾病负担极不相称的是低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查率、低规范治疗率,我国慢阻肺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社会认知过于“陌生”和“冷漠”,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而慢阻肺疾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 成为“四大慢病”防控的突出短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慢阻肺诊疗存在诊断不规范,错失早期干预时机的问题。流调数据显示,超过90%的慢阻肺患者为轻症,但肺功能已出现受损,是药物干预治疗的关键时期。但很遗憾,我国仅有10%左右的患者被正确诊断,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重度甚至极重度慢阻肺,疾病危害、诊疗难度、经济负担都大大增加。而我国慢性呼吸病患者接受吸入药物治疗的情况远低于理想状态。二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存在吸入药物配备不足的情况,基层医生对规范吸入治疗的认知也较低。
眼下,慢阻肺的防控工作陷入困境,如何打破这一现状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话题。
慢阻肺急需规范化诊治
慢阻肺是一种高发于老年群体的常见慢性气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的气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我国呈发病高态势且长期处于高位运行。近年来,慢阻肺防治与诊疗已在各界努力下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因疾病诊疗能力不足、疾病管理不规范等痛点仍在,慢阻肺防治形势趋于严峻。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对表示,我国慢阻肺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但是却有64%的公众对慢阻肺“完全不知道”,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慢阻肺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多数情况下只有肺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现呼吸道症状时患者才会有所察觉,就诊时肺功能已减退30%-50%,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不过,慢阻肺虽然不可治愈但是可干预性很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疾病负担。 随着呼吸学科不断发展,医学界已从主要关注诊疗、防治向全面关注“健康促进、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六位一体转变。吸烟被公认为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能够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从根本上减轻肺功能损伤、预防进展为慢阻肺。
目前,肺功能检查也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从事教师、矿石工人、化工工人、厨师等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物的职业人群应通过问卷筛查和肺功能检查,定期随访,从而及时发现肺部病变、减少慢阻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根据流调数据显示,来自社区的人群有60%的轻中度的患者是没有明显的症状的(超过三分之二没有自觉症状 ),这部分病人其实并没查到慢阻肺,就是更需要加强早期筛查,尽快诊断和干预。
“慢阻肺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污染的人群、室内外空气污染接触比较多的人群、婴幼儿时期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的人群;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的人群。”杨汀介绍,慢阻肺早期的时候往往没有症状,或者有点轻微的咳嗽。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肺功能的下降患者的症状会逐渐明显,主要表现的是咳嗽咳痰,活动后的气短和呼吸困难。当上述高危人群当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喘胸闷等症状时,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全面提升慢阻肺病的公众认知和诊疗水平已刻不容缓。当前,我国慢阻肺病防控形势严峻,疾病危害、诊疗难度、经济负担都大大增加,这与社会认知不足,诊疗不规范有着直接关系,亟须社会各界提高对慢阻肺防控的重视,尽早采取综合性防控策略以降低慢阻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因此,提高社会认知,建立更为全面、科学、规范的慢阻肺病防控体系是当务之急。
加强慢阻肺疾病基层防控
慢阻肺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备受国家关注的疾病领域。早在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就已将慢性呼吸疾病行动计划列为重大行动之一,并提出“研究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近年,包括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等都提交过慢阻肺病防控相关建议,积极推动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体系。
杨汀介绍,基层是治疗慢阻肺的主战场,这与高血压、糖尿病需要在基层进行长期的管理治疗一样,慢阻肺也是适合分级诊疗特点的疾病。实际上,在基层可以做高危人群的筛查,如40岁长期吸烟的高危基层患者通过问卷筛查初步评估,如果问卷有问题,再做肺功能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同时,需要对基层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管理,呼吸专科医生需要对慢阻肺制定管理方案,在基层通过咨询用药情况、吸入装置、其他症状的出现,做到长期随访管理。
“基层还可以预防,对患者吸烟以及戒烟的干预和指导,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要告诉他们采用疫苗接种。同时,可以为患者提供干预措施,给患者普及一些简易的呼吸操,或者康复方法,帮助他们进行康复的监督和评估。”杨汀说,临床医生需要给慢阻肺患者构建从疾病的促进到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和康复的全程的照顾,让患者在基层能够得到很好的照护,减少疾病加重,也减少到大医院就诊。
长期科学用药、规范治疗是对抗慢阻肺的最佳手段,早期和稳定期的综合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慢阻肺症状、减低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并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 。作为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慢阻肺的长期规范管理需在院内院外两个场景同步实现,医生和患者两个主体协同配合完成。为打通院内院外闭环、助力慢阻肺患者居家良好疾病管理,基于数十载呼吸领域创新传承和本土项目经验,据了解,GSK也开发了慢阻肺管理工具,可以通过物联网慢阻肺用药记录仪和居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情况,动态监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按时提醒患者定量用药,进一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并改善生活质量。
杨汀表示,慢阻肺患者即使确诊,也常因不规范用药、无法坚持长期管理导致疾病进展迅速,发生病情急性加重,甚至失去生命。除了随访期间与患者的沟通以外,慢阻肺管理工具将帮助医生实时监测患者健康水平与用药规范情况,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远程医患互动,培养患者培养每日用药习惯、建立起长期规范治疗的理念,即便无法面对面也能便捷地管理疾病进程。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