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 > >正文

【动物界全系列】蛔形下目—异尖线虫科

来源:麟剑的人类史    时间:2023-01-12 08:34:36

蛔形下目—异尖线虫科


(资料图片)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线虫动物门

色矛纲

色矛亚纲

小杆目

旋尾亚目

蛔形下目

异尖线虫科

异尖线虫科(学名:Anisakidae),又名复管科、安尼线虫科或海兽胃线虫科,是肠道线虫(即圆虫)的一个科,属于小杆目旋尾亚目蛔形下目(旧蛔虫目)。本科物种当被人类误吞,主要是透过食用生鱼片或未经煮熟的鱼肉传染,会引起海兽胃线虫症或复管线虫病。

1.形态特征

体表光滑、无棘等特殊构造。有或无中间唇。消化道结构属间有变化。

2.异尖线虫属

异尖线虫属(学名:Anisakis),又名安尼线虫属,俗称海兽胃线虫,是属于线虫的一种寄生虫,通体白色,一端略显暗沉,其生命的循环透过鱼类和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来完成,虽然不能利用人类发育成熟而完成生命周期,也就是无法寄生,但是误食含有幼虫、成虫等未经煮熟的鱼肉,可使用餐者受到感染,而患者则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或过敏等反应,因此生鱼片会使用超低温冷冻方式进行消毒。

(1)形态特征

唇瓣前区具中等略为双叉的齿状嵴,间唇付缺,食道具有长方形的腺质的后端膨大,无膨大部的突起或盲肠。雄虫尾部钝圆,锥形,有许多肛前乳突和数对肛后乳突。交合刺等长或不等长。雌虫阴门位于体前部,卵较小。

(2)生活习性

此属的幼虫包囊在鳇鱼、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鲶鱼的体腔、肝内有过记录。

(3)主要种类

简单异尖线虫[A. simplex (Rudotphi,1809)Baylis],寄生于花鲈、刀鲚,发现于黑龙江及辽河流域。简单异尖线虫感染人体,引起急腹症,病人通常吃了未煮透的海鱼和墨鱼而感染。

3.对盲囊线虫属

对盲囊线虫属(学名:Contracaecum)为异尖线虫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唇无具齿的嵴。间唇存在,通常很发达。腺食道缩小,有一盲突,肠盲囊存在。雄虫无翼膜,肛后突7对,一部分位于腹面,另一部分在侧面,肛前突数对。交合刺长,具翼,等或不等长。引带付缺。阴门在身体前区,卵生。

(2)生活习性

寄生于鱼类、鸟类及食鱼的哺乳类。鳜对盲囊线虫(C. sinipercae)寄生于鳜肠;有钩对盲囊线虫(C. aduncum)寄生于驼背大麻哈鱼、大麻哈鱼、乌苏里白鲑;(C. rudolphii)的幼虫寄生于青海湖裸鲤及高原条鳅之体腔

(3)主要种类

海产鱼类的寄生记录有:厦门对盲囊线虫(C.amoyensis)、牙鲆对盲囊线虫(C. paralichthydis)、棒形对盲囊线虫(C. clavatum)、以及寄生于大眼鲷胃、小三线鳎、叫姑鱼、真鲷肠系膜的Contracaecum sp.。

4.高氏线虫属

高氏线虫属(学名:Goezia)为异尖线虫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其体表具有一系列环状结构,其后缘具棘。尾端呈圆形,有比较明显的突起。唇3片,扁平,向外扩伸,一缢痕使它与身体区分,并有乳突。食道在中部稍微缢缩,并在后部膨大成球形,后端发出长的、单一或成对的附属物,具有一短的向前的盲肠囊。雄虫尾圆锥形,延伸成一附属物,有许多肛前及肛后突。交合刺亚等长。无引带。雌虫尾端急剧变细成一钝圆突起。其尖端可能具有细刺。肛门位于身体中部稍前。卵生,卵小,呈球状。

(2)生活习性

寄生于鱼类消化道中,偶见于爬行类。

(3)要种类

本属有20余种的记录。在我国鱼类中寄生的,以南京高氏线虫(G. nankingensis)较为常见。它寄生于白鲟、长吻鮠、鲶胃,分布于南京及太湖、浙江菱湖等地。在辽河见于鲶、鲶和欧洲鲶杂交种、青鮠的胃、肝。此虫粗而短,表皮上有系列环状的隆起,其上有小刺。福建发现的鰕虎高氏线虫[G. ( G. ) gobia]和小高氏线虫[G. ( G. ) parvus]寄生于鲈鱼、鰕虎鱼、鲶的肠中。此属依据肠盲囊单一或成对,而分为2个亚属,即Goezia亚属及Pseudogoezia,国内报告的3个种,均隶于Goezia亚属的种类。

5.针蛔虫属

针蛔虫属(学名:Raphidascaris)为异尖线虫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唇无具齿的嵴,但表皮有突出的结构,特别是亚腹唇。间唇付缺。食道下有后盲突。肠盲囊付缺。雄虫尾圆锥状,稍向腹面弯曲。每侧均有具柄的肛前突及肛后突。交合刺等长,有翼膜。引带缺如。雌虫尾长,渐变为尖细,阴门在体前部。卵生,卵小,产出时内含少数分裂球。

(2)生活习性

寄生于真骨鱼类。

(3)主要种类

本属线虫有6种的记录,另外尚有一些未定种的报告。如针形针蛔虫(R. acus)、鲤针蛔虫(R. cyprini)、鮠针蛔虫(R. leiocassis)、鮟鱇针蛔虫(R. lophii)、细刺鰕虎针蛔虫(R. acentrogobii)、鰆鲹针蛔虫(R. chirocentri)。在湖北的鲚胃及幽门垂和腹腔,辽河流域的红鳍鲌、刀鲚、凤鲚的胃肠、肠系膜,江西鄱阳湖的鲚鱼腹腔及胃均有过针蛔虫幼虫的寄生记录。

6.豹蛔虫属

豹蛔虫属(学名:Phocascaris)为异尖线虫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每一唇瓣均具3条朝向口孔的凹沟(深的切口)。有具齿的嵴。背唇具2个对称的亚中位的乳突,亚腹唇具亚中位和侧位乳突各1个。中肠短,具香肠状腹突。肠盲囊背位,中等长。雄虫:尾部圆锥形,每侧均具大量肛前长乳突和数个肛后乳突。交合刺细长,亚等长。无引带。雌虫:阴门位于体前区。卵壳薄,产出时含分裂的卵球(ova segmented)。

(2)生活习性

寄生于鳍脚目。长刺豹蛔线虫P.longispiculum寄生于军曹鱼,采自福建厦门。

7.针齿蛔虫属

针齿蛔虫属(学名:Raphidascaroides)为异尖线虫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唇有具齿的嵴及角质化膨大的侧缘。间唇存在。食道肌腺质,后接腺质中肠,该连接处还着生有一后盲囊。肠盲囊付缺。排泄孔位于神经环之后。雄虫:尾部圆锥形,其尖端被有大量欠发达的刺。具大量的肛前乳突和少量的肛后乳突。交合刺等长,具翼。引带付缺。睾丸始自食道略后。雌虫:尾圆锥形,其端部满被细刺。阴门位于体中线之前,卵巢位于体后部,子宫位于体中部。卵亚球形,壳薄,通常含有不分裂的卵球。

(2)生活习性

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之消化道。

(3)主要种类

棘茄针齿蛔虫(R. halieutacaeYni)寄生于棘茄鱼肠,发现于海南岛白马井。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